原文
惠子謂莊子曰︰「魏王貽我大瓠之種,我樹之成而實五石;以盛水漿,其堅不能自舉也;剖之以為瓢,則瓠落無所容。非不呺然大也,吾為其無用而掊之。」莊子曰︰「夫子固拙於用大矣。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,世世以洴澼絖為事。客聞之,請買其方百金。聚族而謀曰︰『我世世為洴澼絖,不過數金』;今一朝而鬻技百金,請與之。』客得之,以說吳王。越有難,吳王使之將,冬與越人水戰,大敗越人, 裂地而封之。能不龜手,一也;或以封,或不免於洴澼絖,則所用之異也。今子有五石之瓠,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,而憂其瓠落無所容?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!」
惠子謂莊子曰︰「吾有大樹,人謂之樗。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,立之塗,匠者不顧。今子之言,大而無用,衆所同去也。」莊子曰︰「子獨不見狸狌乎?卑身而伏,以候敖者,東西跳梁,不辟高下,中於機辟,死於罔罟。今夫斄牛,其大若垂天之雲,此能為大矣,而不能執鼠。今子有大樹,患其無用,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,廣莫之野,彷徨乎無為其側,逍遙乎寢臥其下?不夭斤斧,物無害者。無所可用,安所困苦哉?」
譯文
惠子對莊子說:「魏王送給我一種大葫蘆瓜的種子,我種下它,結出的葫蘆瓜有五石之容量。用它盛水,它的堅固程度盛受不了水的重量,不能把它提起來。把它切開製成瓢,瓢底太大,卻又沒有那麼大的水缸可以容納。這個葫蘆不能不算大了,而我因為它沒有甚麼用處,便把它而砸碎了。」莊子説:「這是你不善於使用大的物件吧!宋國有一個人,善於製造不皸手的藥物,他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。有一個客人聽說了,要求用黃金百斤購買他的藥方。他集合全家人來商量:「我們世代以漂洗絲絮為業,所賺得的也不過數斤金。現在把藥方賣掉,立刻便可得到百斤金,讓我們把藥方賣給他吧。」客人得到藥方,去游說吳王。那時越國發難侵吳,吳王派他統率大軍,冬天和越人在水上交戰,(因為有不皸手之藥)大敗越軍,吳王就分出一塊土地封賞給他。同樣是不皸手之藥,有人因而得到賞賜,有人仍然不能免於洗絮絲絮的勞苦,這是用法不同啊!現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蘆瓜,為甚麼不把它做成腰舟,繋在腰間,借以浮游在江湖之上,反而憂慮它太大無處容納呢?你的心就像被蓬草塞著那樣不開竅啊!」
惠子對莊子說:「我有一棵大樹,人們叫它做「樗」。它龐大的樹幹臃腫,不能合於木匠用的繩墨;它的小枝又都彎彎曲曲,不能合於木匠用的規矩。它生長在大路旁 ; 經過的匠人都不望它一眼。你的言論,大而無用,所以大家都拋棄不用了。」莊子說:「你看見過那些野貓和黃鼠狼嗎?牠們屈著身體埋伏起來,等候那些出遊的小東西,東西跳躍,不避高低,結果踏中捕獸的機關,死在獵人的網中。再看那斄牛,它大得像遮蓋天邊的雲氣,這牛算是很大了,但不能捕鼠。現在你有這棵大樹,愁它無用,為甚麼不把它種植在荒蕪的鄉土裏,廣大無邊的原野上;你無所事事地在它旁邊徘徊,逍遙自在地在它下面躺著。這樹永遠不會遭到斧頭的砍伐而夭折,也沒有甚麼東西會侵害它。它沒有甚麼用處,又有甚麼困苦禍患呢?」
全文結構
道理︰拙於用大
1) 宋人不龜手之藥
小用︰藉著此藥,宋人子孫世代以漂洗綿絮為業,僅得數金。
大用︰有人買了藥方,成為吳國將軍,用此藥在冬天水戰中大敗越國,獲吳王封賞。
2) 辯論大瓠的用途
惠子︰從實用的角度出發,執著於成見,想把大瓠改造為對人有用的工
具。
莊子︰順應大瓠的本質,建議把大瓠繫在腰間作腰舟,那就不用擔憂它太大而無處可容。
結論︰認為惠子見識淺薄,不通曉事理,無法看出大瓠的真正價值,跟宋人一樣。「拙於用大」。
道理︰無用之用
1)「有用」的危險,「無用」的價值
狸狌︰能捕鼠,東跳西躍,動作靈活,看似有用,最後卻落入機關而 亡。
斄牛︰體形龐大,不能捕鼠,但有其他本領,而且可以頤養天年。
結論︰
不能從事物的外表(大、小)來判斷其價值。
「有用」會被人利用,招來禍患。
2) 辯論樗樹的用途
惠子︰ 樗樹枝幹彎曲,不是好的木材,木匠不屑一顧,認為樗樹「大而無用」,以此諷刺莊子的言論也是大而無用,被人摒棄。
莊子︰ 樗樹因為不符合做木材的標準,所以不會遭到砍伐,「無用」反而可以使它得享天年。
結論︰
1) 提議惠子把樗樹種在杳無人煙的曠野上,讓人隨意地在樹旁無所事事,自在地在樹下躺卧,就是它最大的用處。
2) 認為樗樹不會遭到刀斧砍伐,沒有甚麼東西會傷害它,因沒有用處,反而不會招來禍患,得保平安。